11月3日下午,嘉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曹国良一行莅临海宁市劳模工匠学院(海宁技师学院尖山校区),就学校建设发展、高技能人才培养及海宁市劳模工匠学院作用发挥等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嘉兴市总工会、海宁市总工会、海宁市教育局相关领导陪同调研。

实地考察:感受工匠精神培育沃土
调研期间,曹国良主任实地考察了学校的实训教学场地、劳模工匠长廊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在宽敞明亮的实训车间里,学生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操作先进设备,专注地进行实操训练;劳模工匠长廊集中展示了海宁市劳模工匠的先进事迹和精神风貌;技能大师工作室则呈现了师生们在技术创新和工艺突破方面的成果。这些场所生动展现了学校在培育技术技能人才方面的扎实工作。

海宁技师学院副校长周刚向调研组详细汇报了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情况。他介绍,海宁市劳模工匠学院自2023年12月3日由海宁市总工会、海宁市教育局、海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成立以来,始终坚持“资源共享、平台共建、人才共育”的合作模式,着力构建集“孵化培育、成长成才、创新实践、带徒传艺、聚力发展”于一体的五大平台,为区域产业升级持续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产教融合:精准对接区域产业需求
学校智能制造与设计学院院长褚佳琪就智能制造相关专业的建设成果、课程特色、产教融合实践、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情况向调研组作了具体介绍。他提到,学院紧密对接海宁市及周边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特别是在智能制造、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设置了与产业升级相匹配的专业课程体系,确保学生所学技能与企业实际需求无缝对接。
“我们不仅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还定期组织学生到合作企业实习实践,同时邀请劳模工匠走进校园,传授技艺、分享经验,真正实现校企协同育人。”褚佳琪介绍道。这种深度的产教融合模式,使学生能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锻炼技能,提前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要求。
充分肯定:办学成果获高度评价
调研组对学院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学院融合区域产业需求、精准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办学方向表示赞赏。曹国良主任指出,劳模工匠学院是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重要阵地,肩负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育骨干力量的光荣使命。曹国良主任强调,要立足区域产业布局,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优化专业设置,提升人才培养的适应性;要持续完善五大平台功能,充分发挥劳模工匠的示范引领作用;各级工会组织要加大支持力度,整合优质资源,共同将学院打造成为在区域内有显著影响力的高技能人才培养高地,为嘉兴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工匠力量。

展望未来:培育更多时代工匠
此次调研为指导海宁市劳模工匠学院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新的动力。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调研指示精神,凝心聚力,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育人质量,努力培养更多适应时代要求、勇于创新创造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为地方产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海宁市劳模工匠学院作为培育新时代工匠的重要基地,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关键时期,这类专注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院校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培育大国工匠的摇篮和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海宁技师学院 陆振飞)